财联社9月2日讯(记者 高萍)“未来,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财富管理意识逐步提高,政策支持下优质资产不断涌现,跨周期资产配置需求逐步旺盛,资管行业将迎来进一步蓬勃发展的机遇。”9月2日,在服贸会“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”上多位来自资管机构的人士以及券商分析师表达了上述相似的观点。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通过专业服务以时间换空间,促进居民资金跨期配置,并实现长期保值增值,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,也是发展普惠金融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其中之意。资管行业存在机遇的同时,在国民财富跨期配置中也面临策略产品同质化、另类投资不足等挑战。
(资料图片)
长期资金缺少制约资管行业发展
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后的第一年,资管行业破而后立开启了净值化转型的新篇章。多位人士认为,居民财富增长和资产结构优化,为财富管理市场带来新机遇。但当下,站在资管行业发展的新起点,如何应对挑战,把握机遇,推动资管机构跨周期配置,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长期资金的缺少成为共识。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表示,现阶段,资本市场的新增参与者面临理念和习惯的转变,收益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的收益目标存在一定的不匹配。“追涨杀跌”的顺周期投资属性也导致投资行为相对短期化,长期资金的缺少会一定程度上制约大资管行业的发展。
“服务国民财富跨期配置之路充满挑战,挑战之一即为资金期限短,客户获得感弱。” 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杨冰也表示,根据基金业协会调研,持有单只公募基金时间在一年以内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为44%,投资资金短期化特征明显。
这其中,居民理财教育不到位,不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,产生羊群效应,容易追涨杀跌。另外,中等风险收益特征的绝对收益产品也相对供给不足。除此外,杨冰称,近年来,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,投资品种不断丰富,但资管机构投资覆盖相对仍显狭窄,主要集中在存款、债券、二级市场股票等少数高流动性资产,产品线同质化较强。
黄朝晖同样指出,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单一,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。此外,以第三支柱为代表的养老理财、养老目标基金等特殊金融产品,目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。
强化投研 建议理财资金加大权益类、长期限资产配置力度
在中银理财董事长刘东海看来,国民财富跨期配置的本质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资本形成,丰富社会资金来源是前提。银行理财产生于商业银行,整体风格稳健,居民和客户对银行理财信任度高,社会接受度广,动员社会资金能力强,“系统重要性”特征明显。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,银行理财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。
对于银行理财机构而言,如何做好国民财富跨期配置?刘东海建议理财产品的研发应聚焦养老理财产品、普惠理财产品、绿色理财产品三个重点领域。未来理财产品投资和管理方面,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和布局。首先,构建与新发展阶段、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相适应的投研能力,深入挖掘和把握潜在的投资机会和价值。
“同时,结合客户需求、宏观环境和周期变化,不断优化理财资产的配置结构。此外,强化风险管控能力,进一步坚持多元均衡的配置思路。” 刘东海进而表示。
刘东海建议,未来理财资金要逐步改善以固收类资产、短期限资产配置的格局,不断优化配置结构,积极参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,加大权益类资产、长期限资产的配置力度,通过资产在跨期、跨行业、跨区域的均衡配置,抓住各类投资机会,实现资金的高效增值。
在黄朝晖看来,可以通过进一步开发创设长期优质资产、持续强化投研能力、不断加强客户服务能力、着力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等几方面进一步提升机构业务能力,推动资管业务发展。
“站在新的起点上,如何解决好长期资金、产品供给、科技投入三方面问题,是未来一个时期决定资管行业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”杨冰认为,专业化、体系化、精细化的能力建设和文化塑造,是资管机构竞争力提升的关键。